索引號: 分類:
            發布機構: 文號: 海政辦發〔2015〕61號
            成文日期: 2015-03-06 發布日期: 2015-03-02 有效性:
            名稱: 縣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開有關工作的通知
            縣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開有關工作的通知
            來源: 發布時間:2015-03-02 累計次數: 字體:[ ]

            各區管委會,各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切實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陽光透明法治政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有關文件和《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開有關工作的通知》(通政傳發〔2014〕96號)要求,經海安縣第十五屆人民政府第30次政府常務會討論通過,現就進一步做好我縣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明確公開的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黨委、政府對政務公開、政務服務工作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緊扣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和社會關切、群眾期盼,堅持為民宗旨、群眾路線和問題導向,以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為目標,以深化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公眾關注度高的政府信息公開為重點,加強新聞發布、政策解讀和熱點回應工作,進一步拓展公開領域、完善服務體系、強化機制保障、提升服務效能,著力構建公開、公平、公正的政府運行體系,建設陽光、廉潔、法治、服務型政府。
                  二、進一步拓展公開的內容和領域
                  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行政機關新制作和獲取的政府信息,凡屬于涉及公共利益、公眾利益、社會關切及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都應依法全面、準確、及時地做好公開工作。在繼續清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施行前形成但尚未移交檔案管理部門的政府信息,分時段、有步驟予以公開的同時,從我縣實際出發,進一步拓展公開內容,充分發揮信息公開對促進依法行政工作的倒逼作用,增強公開實效,推動政府工作更加規范有序陽光運行。
                  (一)深化行政權力運行信息公開。在主動向社會公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行政權力事項清單、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和投資審批“負面清單”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行政權力運行的全覆蓋管理、全方位公開、全過程監督。(責任單位:法制辦、物價局、財政局、發改委、行政服務中心、監察局)
                  (二)有序推進財政資金信息公開。按照新《預算法》“全口徑預算監督”要求,加大財政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公開力度。從2015年起,經同級人大批準的縣級政府預決算報告、報表以及相關說明全部公開。除按有關保密規定不宜公開其資金使用情況的部門和單位外,縣屬一級預算單位今年均要公開本部門預決算,并且細化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所有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都要詳細公開。對財政預算執行和財政資金收支情況加強審計,在發布審計結果公告的同時,相關單位要及時、全面、準確公開整改情況。(責任單位:各區鎮、各部門、各單位)
                  (三)加強公共資源配置信息公開。一是加強征地信息公開,方便公眾查詢征地批復、范圍、補償、安置等相關信息。加大土地供應計劃、出讓公告、成交信息和供應結果公開力度。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信息公開,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二是進一步做好房屋征收補償方案、補償標準、補償結果信息公開,在征收范圍內公開房屋征收決定、補助獎勵政策和標準,向被征收人公開征收房屋調查結果、初步評估結果、補償情況,實行陽光征收。三是全面公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項目信息、保障性住房分配和退出信息,加大公租房配租政策及實施情況公開力度。四是公開政府采購的采購過程、采購結果,細化公開中標成交結果,逐步建立政府采購預算、執行、結果全過程信息公開制度。五是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核準、監管、招標、投標等信息公開工作。(責任單位:國土局、農辦、住建局、公管辦、發改委、各區鎮)
                  (四)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公開。一是進一步加大有關招生信息的公開力度,全面公開縣屬中小學預算決算信息。二是實施科研項目獎補資金管理信息公開。三是做好醫療衛生領域信息公開,加大醫療服務收費信息公開力度。四是及時公開促進就業方面的規劃、政策、措施和實施情況等。五是推進社會保障信息公開,重點推進城鄉低保信息公開。(責任單位:教育局、科技局、衛計委、人社局、民政局)
                  (五)推動公共監管信息公開。一是加強環境信息公開。繼續推進空氣和水環境信息公開,向社會實時發布全縣PM2.5監測數據和空氣質量指數;做好重點流域斷面水質數據、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等信息公開工作,定期公開備用水源地水質狀況等信息。推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深入推進“鐵腕治污”,及時公開重點區域、流域污染治理和重點行業標準化整治、化工園區生態化創建情況,加強“清水工程”信息公開力度,及時公開重點污染源單位環境監管信息和環境行為信息。對列入國家和省、市、縣年度減排目標責任書的重點減排項目,公開建設和進展情況,并及時公布全縣總量減排工作進展和核查情況。二是加強事故調查處理信息公開,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內容外,主動全面公開特別重大、重大事故調查報告。建立預警預防信息發布和事故應急處置救援信息公開機制,擴大預警預報受眾范圍。三是穩步推進國有企業主要財務指標、整體運行情況、業績考核結果等信息公開。四是重點做好食品藥品監管法制建設信息,以及網上非法售藥整治、醫療器械整治等專項行動信息公開工作。五是依法公開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以政務誠信示范引領全社會誠信建設。(責任單位:環保局、安監局、國資辦、市場監管局等)
                  (六)積極穩妥推進縣人大代表建議和縣政協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市有關要求,從2015年開始,逐步推進縣人大代表建議和縣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凡涉及公共利益、公眾權益、社會關切及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建議、提案及其答復,原則上予以公開;涉及國家秘密的,依法不予公開。對部分內容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公開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依照《條例》的有關規定,能夠作區分處理的,盡量作區分處理,依法將可公開的內容予以公開。每年建議、提案辦理完畢后1個月內,在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門戶網站上公開建議、提案辦理的相關內容,包括建議(提案)提出者及建議(提案)標題、內容,承辦單位及答復內容等。各鎮也要結合實際做好鎮人大代表建議辦理結果公開工作。(責任單位:縣政府辦公室、各區鎮)
                  三、進一步加強公開的平臺與體系建設
                  以“一切方便群眾、一切服務群眾”為目標,著力構建多層次、互動式、便捷化的政府信息公開平臺體系,不斷增強公開的及時性、權威性、便民性。
                  (一)加強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新聞發言人制度是政府回應社會關切、與公眾保持信息溝通的重要渠道,是掌握輿論引導話語權、主動權的重要陣地。要完善政府信息發布的制度性安排,推動信息發布常態化、規范化。要提升信息發布能力。縣政府新聞發言人要圍繞縣政府全體會議和常務會議等重要會議、重點工作、重大決策、重大項目、重要政策、公眾關注熱點問題,定期召開重大主題策劃會議,及時制定新聞發布計劃,精心組織新聞發布會。切實加強政府新聞發言人履職能力建設,完善新聞發言人工作各項流程,新聞發言人由各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直接領導,確保其列席重要會議、閱讀重要文件、參與重大事件處置,了解全面情況,掌握重要信息。要完善信息發布形式。建立健全例行新聞發布制度,利用新聞發布會、組織記者采訪、答記者問、網上訪談等多種形式發布信息,增強信息發布的實效;完善應急發布制度,按照突發事件的性質和影響范圍,依法依規進行信息發布,并把握好信息發布的時、度、效。要增加信息發布頻次。原則上縣政府每年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不低于12場,主要負責同志每年應出席1次新聞發布活動;與宏觀經濟和民生關系密切及社會關注事項較多的縣級職能部門每年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不低于6場;其他部門每年至少要組織1場新聞發布會。(責任單位:縣政府辦公室、宣傳部及各有關部門)
                  (二)充分發揮政府網站群的第一平臺作用。一是進一步理順政府網站管理體制。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4〕57號)、《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國南通”政府門戶網站內容保障工作辦法〉的通知》(通政辦發〔2014〕130號)和《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管理工作的通知》(海辦發〔2013〕11號)要求,各區鎮、各部門要對門戶網站發展作認真研究,進一步明確網站的發展定位、工作體制和管理職責。加強專業人員培訓,形成穩定的支撐力量。二是強化信息發布更新。政府網站要在第一時間發布政府重要會議、重要活動、重大政策的信息。要制定和完善信息發布內容清單,明確日常發布、定期發布和隨時發布的類別、時限和主體,確保每周發布的信息量和速度。對內容更新沒有保障的欄目要歸并或關閉。三是提高政府網站對公眾服務需求的響應能力。通過在線訪談、領導信箱、意見征集、公眾問答、網上調查等方式,加強與公眾的網絡互動,完善公眾意見的收集、處理、反饋機制,了解民情,回答問題,提供服務。四是迅速開展自查和整改工作。結合省政府即將開展的“政府網站普查”行動,各區鎮、各部門要對本單位網站開展全面自查,對“僵尸”網站、“睡眠”網站等問題立即著手整改,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省要求。(責任單位:縣政府辦公室、政務信息中心及各區鎮、各部門)
                  (三)構建基于新媒體的政務信息發布與公眾互動交流新渠道。科學把握新時期的信息傳播特點和規律,注重發揮報紙、網站等傳統媒體與“海安發布”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上的融合性、互補性,加強全媒體合作,積極探索利用政務微博、微信等及時發布各類權威政務信息,尤其是涉及公眾重大關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規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互動功能,探索建立公眾互動交流和參與機制,特別是在制訂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的公共政策時,更多借助新媒體廣泛征求社會各方意見,推動公眾有序參與;開通政務微博、微信要制定完善管理辦法,規范信息發布程序及公眾提問處理答復程序,確保政務微博、微信安全可靠。提升縣“12345”政府熱線服務功能,科學整合政務熱線資源,逐步建成統一、便民、高效的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繼續提升檔案館、圖書館等各類公共查詢點等現有公開渠道的服務,因地制宜,方便公眾查閱和獲取政府信息。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向基層延伸,依托三級便民服務網絡,推動政府信息進村居;積極宣傳政府信息公開相關工作,指導群眾正確行使政府信息知情、參與、監督權利,及時收集、反饋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意見建議。(責任單位:互聯網新聞中心、編辦、信訪局、檔案局、文廣新局、行政服務中心、為民辦)
                  四、進一步強化公開的機制創新
                  加強工作機制和制度創新,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向深度拓展,提高政府信息公開的系統性、規范性、及時性和社會滿意度。
                  (一)建立政策解讀制度。對一些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或專業性比較強的政策性信息及相關重要信息,在出臺前,要預先制定信息發布、解讀和回應的整體方案,充分考慮相應解讀事宜,準備解讀預案及通俗易懂的解讀材料;出臺后,相關部門要通過發布解讀通稿等形式進行科學解讀,讓公眾更好地知曉、理解政府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和改革舉措。有關部門可根據工作需要,組建政策解讀的專業隊伍,提高政策解讀的針對性、科學性、權威性和有效性,讓群眾“聽得懂”、“信得過”。(責任單位:各政策性信息及相關重要信息的制定部門)
                  (二)完善科學發布機制。各區鎮、各部門要主動、及時、全面、準確地發布權威政府信息,以增進公眾對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理解。嚴格落實信息公開屬性源頭認定機制,行政機關對制作形成或在履職過程中獲取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規明確公開屬性,確定為依申請公開或不予公開的,應當說明理由。加強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建設,對發布的政府信息,要依法依規做好保密審查工作。在加強政府信息主動公開的同時,要依法依規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工作,完善辦理程序,提高辦理效率,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信息需求。(責任單位:各區鎮、各部門)
                  (三)健全輿情收集和回應機制。各區鎮、各部門要建立健全輿情收集、研判和回應機制,密切關注重要政務相關輿情,及時敏銳捕捉外界對政府工作的疑慮、誤解,甚至歪曲和謠言,加強分析研判,通過網上發布消息、組織專家解讀、召開新聞發布會、接受媒體專訪等形式及時回應,解疑釋惑,澄清事實,以正視聽。回應公眾關切要以事實說話,避免空洞說教,真正起到正面引導作用。縣互聯網新聞中心等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網絡輿情監測工作力度,重要輿情形成監測報告,及時轉請相關部門關注、回應。(責任單位:各區鎮、各部門、互聯網新聞中心)
                  (四)完善溝通協調和會辦機制。各區鎮、各部門要加強與新聞宣傳部門、政府法制部門、互聯網新聞中心以及有關新聞媒體的溝通聯系,建立重大政務輿情會商聯席會議制度、政府信息發布和輿情處置聯動機制,妥善制定重大政府信息公開發布和傳播方案,共同做好政府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工作。對涉及多個部門的政府信息公開事項,特別是相關熱點信息和敏感信息,要完善溝通協調、會商會辦、信息共享等機制,確保提供的政府信息于法有據、全面準確、真實無誤。(責任單位:縣政府辦公室、法制辦、互聯網新聞中心及各區鎮、各部門)
                  (五)建立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報送制度。落實上級相關文件要求,建立指標統一、項目規范、口徑一致、數據準確的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報送制度。每年1月10日前,各區鎮、各部門向縣政府信息公開辦公室報送本單位政府信息公開匯總統計情況。具體實施辦法見附件。(責任單位:各區鎮、各部門)
                  五、進一步完善公開的保障措施
                  切實把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加大組織推進力度,保障各項工作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一)加強組織領導。領導班子要從工作全局來整體謀劃、部署、推進信息公開工作,真正使“政府決策透明、權力運行透明”成為政府工作的新常態,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把人民群眾的期盼融入政府決策和工作中,提升政府公信力,凝聚社會正能量,打造區域新品牌。嚴格落實層級負責、屬地管理責任。各區鎮、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要親自過問,分管負責人要直接負責,落實工作責任,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見到實效。(責任單位:各區鎮、各部門)
                  (二)加強隊伍建設。圍繞建設一支綜合素質好、政策水平高、責任意識強的專業人才隊伍,經常組織專業培訓,科學設置培訓內容,通過“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菜單式培訓”等方式,建立培訓工作長效機制;同時,加強業務交流,結合學習剖析典型案例,及時總結交流經驗,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政策水平。要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列入干部培訓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擴大培訓范圍,務求培訓實效。(責任單位:各區鎮、各部門)
                  (三)加強督查引導。縣政府辦公室要會同縣監察局、政務信息中心、互聯網新聞中心等部門和單位,加強對新聞發布、網站建設、政策解讀、輿情引導等重點工作的監督檢查,定期分析存在問題,通報有關情況,推動工作落實。繼續完善政府信息公開與縣級機關和區鎮目標績效考核掛鉤辦法,對重點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嚴格執行目標績效考核扣分制度;對工作嚴重失責的,予以嚴肅問責。積極引導公眾參與,通過網絡調查、委托調查等多種形式,探索建立政府信息公開績效社會評議制度。(責任單位:縣政府辦公室、法制辦、監察局、政務信息中心、互聯網新聞中心)
                  (四)加強工作研究。各區鎮、各部門要注意總結《條例》施行特別是依申請公開實踐經驗和創新做法,加強對信息公開制度和復雜疑難問題的研究,收集整理典型案例,及時總結交流經驗,注重以案釋法,正面引導,提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水平。(責任單位:各區鎮、各部門)

                  附件:關于加強和規范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報送工作的實施辦法

                                          海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3月2 日


                  附件
                  關于加強和規范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報送工作的實施辦法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報送工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及市政府辦公室相關文件要求,建立指標統一、項目規范、口徑一致、數據準確的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報送制度,現制定如下辦法:
                  一、統計范圍和內容
                  統計范圍:具有法定行政職能,依《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承擔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各區鎮、各部門、各單位,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統計內容: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舉報投訴、機構建設和政府信息公開相關培訓等情況。
                  二、組織領導和實施
                  各區鎮、各部門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本單位的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工作,布置統計工作任務,匯總統計數據,向縣政府辦公室報送匯總統計情況。
                  三、統計和報送要求
                  (一)各區鎮、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政府信息公開統計工作,將其作為編制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總結和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重要內容,認真組織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要切實履行職責,制定能夠確保統計工作落實的工作機制和辦法,保障統計工作持續開展。
                  (二)各區鎮、各部門辦公室應于每年1月10日前,將上一年度全年統計數據報送縣政府辦公室。《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采用紙質文件和電子文件兩種形式報送,電子文件采用word格式。
                  (三)各區鎮、各部門辦公室要加強統計數據審核工作,確保填報的數據真實、準確、完整。如發現報送的統計數據有誤,縣政府辦公室將責成有關區鎮、部門予以糾正;對因工作不負責任導致報送情況出現嚴重失實的,將予以通報。

                  附表: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樣表)

            附表:

            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樣表)

                   年度)

            填報單位(蓋章):

            統 計 指 標

            單位

            統計數

            一、主動公開情況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數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相同信息計1條)

             

            其中:主動公開規范性文件數

             

            制發規范性文件總數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1政府公報公開政府信息數

             

            2.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數

             

            3政務微博公開政府信息數

             

            4政務微信公開政府信息數

             

            5其他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數

             

            二、回應解讀情況

             

             

            (一)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

            (不同方式回應同一熱點或輿情計1次)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回應解讀的情況

             

             

            1參加或舉辦新聞發布會總次數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布會次數

             

            2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

             

            3政策解讀稿件發布數

             

            4微博微信回應事件數

             

            5其他方式回應事件數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一)收到申請數

             

            1當面申請數

             

            2傳真申請數

             

            3網絡申請數

             

            4信函申請數

             

            (二)申請辦結數

             

            1按時辦結數

             

            2延期辦結數

             

            (三)申請答復數

             

            1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數

             

            2同意公開答復數

             

            3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

             

            4不同意公開答復數

             

            其中:涉及國家秘密

             

            涉及商業秘密

             

            涉及個人隱私

             

            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不是《條例》所指政府信息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5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數

             

            6申請信息不存在數

             

            7告知作出更改補充數

             

            8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數

             

            四、行政復議數量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數

             

            (二)被依法糾錯數

             

            (三)其他情形數

             

            五、行政訴訟數量

             

            (一)維持具有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

             

            (二)被依法糾錯數

             

            (三)其他情形數

             

            六、舉報投訴數量

             

            七、依申請公開信息收取的費用

            萬元

             

            八、機構建設和保障經費情況

             

             

            (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專門機構數

             

            (二)設置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數

             

            (三)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數

             

            1專職人員數(不包括政府公報及政府網站工作人員數)

             

            2兼職人員數

             

            (四)政府信息公開專項經費(不包括用于政府公報編輯管理及政府網站建設維護等方面的經費)

            萬元

             

            九、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

             

             

            (一)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或專題會議數

             

            (二)舉辦各類培訓班數

             

            (三)接受培訓人員數

            人次

             

            單位負責人:                審核人:                  填報人:

            聯系電話:                                            填報日期:


                                                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指標填報說明

                  一、主動公開情況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數:指按照《條例》規定,統計年度內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總條數。
            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數按條計算。凡公文類政府信息,1件公文計為1條,部分內容公開的公文也計為1條。其他政府信息,1份完整的信息(或其中部分公開的信息)計為1條。
            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數不重復計算。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的同一條政府信息計為1條信息;部門聯合發布的信息以牽頭制作該信息的部門為填報單位;各單位轉載、轉發的信息不計入本單位統計數量。
                  (二)主動公開規范性文件數:指主動公開的規范性文件總條數。
                  (三)制發規范性文件總數:指制發規范性文件總件數,應為主動公開數和未主動公開數的合計數。
                  (四)政府公報公開政府信息數:指通過政府公報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總條數。
                  (五)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數:指通過各級政府網站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總條數。
                  (六)政務微博公開政府信息數:指通過官方政務微博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總條數。
                  (七)政務微信公開政府信息數:指通過官方政務微信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總條數。
                  (八)其他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數:指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其他方式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總條數。
                  二、回應解讀情況
                  (九)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指回應涉及本單位職責的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的次數。
            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不重復計算。以多種形式回應同一熱點或輿情的計為1次回應;聯合發布的回應情況以回應該熱點或輿情的牽頭負責單位為填報單位;各單位轉載、轉發的回應情況不計入本單位統計數量。
                  (十)參加或舉辦新聞發布會總次數:指為解讀政策、回應社會關切、引導輿論而參加或舉辦的新聞發布會、媒體通氣會等的總次數。
                  (十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布會次數:指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解讀政策、回應社會關切、引導輿論而參加各類新聞發布會、媒體通氣會等的總次數。
                  (十二)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指本單位有關負責同志或新聞發言人為解讀政策、回應社會關切、引導輿論在政府網站接受在線訪談的總次數。
                  (十三)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指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解讀政策、回應社會關切、引導輿論在政府網站接受在線訪談的總次數。
                  (十四)政策解讀稿件發布數:指通過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媒體通氣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方式發布政策解讀稿件的總篇數。
                  (十五)微博微信回應事件數:指通過官方政務微博、微信回應的熱點事件總次數(同一事件多次回應計為1次)。
                  (十六)其他方式回應事件數:指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其他方式回應的熱點事件總次數(同一事件多次回應計為1次)。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十七)收到申請數:指收到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總件數,申請應為書面形式或數據電文形式(應等于當面申請數、傳真申請數、網絡申請數、信函申請數4項之和)。
                  (十八)當面申請數: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到承擔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受理點提出申請的件數。
                  (十九)傳真申請數: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傳真方式提出申請的件數。
                  (二十)網絡申請數: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網上提交申請方式提出申請的件數。
                  (二十一)信函申請數: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信函郵寄方式提出申請的件數。
                  (二十二)申請辦結數: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所提申請辦結的總件數(應等于按時辦結數和延期辦結數2項之和)。
                  (二十三)按時辦結數:指根據《條例》規定,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的件數。
                  (二十四)延期辦結數:指根據《條例》規定,在延長的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的件數。
                  (二十五)申請答復數: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所提申請的答復的總件數(應等于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數、同意公開答復數、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不同意公開答復數、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數、申請信息不存在數、告知作出更改補充數、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數8項之和)。
                  (二十六)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數: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的,告知其獲取該政府信息方式和途徑的答復件數。
                  (二十七)同意公開答復數: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作出同意公開的答復件數。
                  (二十八)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作出同意部分公開的答復件數。
                  (二十九)不同意公開答復數: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作出不同意公開的答復件數。
                  (三十)涉及國家秘密: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因涉及國家秘密而不同意公開的答復件數。
                  (三十一)涉及商業秘密: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因涉及商業秘密而不同意公開的答復件數。
                  (三十二)涉及個人隱私: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因涉及個人隱私而不同意公開的答復件數。
                  (三十三)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因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而不同意公開的答復件數。
                  (三十四)不是《條例》所指政府信息: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告知其不是《條例》所指政府信息的答復件數。
                  (三十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因屬于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而不同意公開的答復件數。
                  (三十六)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數: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告知其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的答復件數。
                  (三十七)申請信息不存在數: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告知其該政府信息不存在的答復件數。
                  (三十八)告知作出更改補充數: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因申請內容不明確,告知其作出更改、補充的答復件數。
                  (三十九)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數: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告知其應通過咨詢、信訪、舉報等其他途徑辦理的答復件數。
                  四、行政復議情況
                  (四十)行政復議數量: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本單位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且被復議機關受理的件數(應為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數、被依法糾錯數、其他情形數3項之和)。
                  (四十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數:指已辦結的行政復議申請中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件數。
                  (四十二)被依法糾錯數:指已辦結的行政復議申請中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或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責令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件數。
                  (四十三)其他情形數:指行政復議申請中除已辦結的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數和被依法糾錯數以外情形的件數。
                  五、行政訴訟情況
                  (四十四)行政訴訟數量: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本單位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提起行政訴訟且被法院受理的件數(應為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被依法糾錯數、其他情形數3項之和)。
                  (四十五)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指法院判決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件數。
                  (四十六)被依法糾錯數:指法院判決或裁定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或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責令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件數。
                  (四十七)其他情形數:指除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和被依法糾錯數以外情形的件數。
                  六、舉報投訴情況
                  (四十八)舉報投訴數量:指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收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相關舉報或投訴,且予以受理的件數。
                  七、依申請公開信息收取的費用
                  (四十九)依申請公開信息收取的費用:指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收取的檢索、復制、郵寄等費用總金額。
                  八、機構建設和保障經費情況
                  (五十)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專門機構數:指按照《條例》規定確定承擔政府信息公開日常工作的專門機構個數。
                  (五十一)設置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數:指按照《條例》要求設置的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提供政府信息公開查閱的場所總個數。
                  (五十二)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數:指具體承擔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人數(應為專職人員數和兼職人員數2項之和)。
                  (五十三)專職人員數:指專門承擔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工作人員人數(不包括政府公報及政府網站工作人員數)。
                  (五十四)兼職人員數:指在承擔其他工作的同時承擔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工作人員人數。
                  (五十五)政府信息公開專項經費:指行政機關為處理政府信息公開事務而納入財政預算的專項經費(不包括用于政府公報編輯管理及政府網站建設維護等方面的經費)。
                  九、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
                  (五十六)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或專題會議數:指召開涉及政府信息公開方面的工作會議或專題會議的次數。
                  (五十七)舉辦各類培訓班數:指圍繞政府信息公開業務舉辦的各類短期、中期、長期培訓班次數。
                  (五十八)接受培訓人員數:指到政府信息公開業務培訓班接受培訓的工作人員人次數。
                  除特別說明外,報表中如沒有需填報的數據,則填“0”;涉及費用或經費的數據按“四舍五入”原則保留兩位小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沧州市| 玉门市| 都安| 临武县| 祥云县| 马山县| 东平县| 海安县| 榆林市| 视频| 聂拉木县| 新闻| 松阳县| 南充市| 山阳县| 应用必备| 聊城市| 黄石市| 项城市| 台北县| 林周县| 江达县| 礼泉县| 临邑县| 镇赉县| 平阳县| 武邑县| 西乡县| 浦北县| 宝清县| 佛教| 城口县| 赤峰市| 龙里县| 保康县| 贵阳市| 靖宇县| 喜德县| 嘉峪关市| 江都市| 鄂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