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啟動儀式在孫莊街道辦事處一樓廣場拉開了帷幕——市人大孫莊街道工委攜手郵政公司,正式推出了“代表驛站”“代表信箱”和“代表郵路”。13名村負責人和3名驛站代表欣然領受了“代表信箱”這一重任。這些直達代表的“傳聲筒”,不僅讓選民的聲音更加響亮,也讓人大代表的履職之路更加寬廣。
近年來,市人大孫莊街道工委堅持把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作為人大工作的基礎和力量源泉,持續創新接待聯系選民方式方法,暢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達渠道,以助力解決民需、提升民生保障溫度,不斷開創基層人大工作新格局。
搭建民意“直通站”
代表趕集市+“代表微家”
“我們小區地下停車場電動車無法進入,麻煩代表幫忙反映一下。”“我們村和鄰村之間的橋面不通,交通不便”……每年農歷三月三,仁橋老集鎮的集市上總是人聲鼎沸。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人大代表、議政代表們的“攤位”總是格外引人注目。
代表們結合自身專業特長和崗位優勢,圍繞消防安全保護、房屋交易政策等群眾關心關注的話題,和選民們聊家常、講政策,現場傾聽群眾訴求,收集來自群眾最真實的聲音。
“通過擺攤的方式,我們收集到群眾‘原汁原味’的建議和意見,并分類處理好這些訴求,保證事事有回音,提升大家的滿意度,切實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市人大代表俞萍萍告訴記者。
基于此,市人大孫莊街道工委深化“站點+”模式,打造了集理論學習、實踐活動、法治宣傳于一體的祖師廟村“代表微家”。通過積極邀請專家針對農村常出現的電信詐騙、婚姻家庭、勞務合同、土地承包等問題,組織群眾參加法律法規知識宣講活動,把法治“觸角”延伸到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代表微家”建在群眾身邊,成為永不打烊的人大聯系點,群眾遇到煩事、難事都會來說一說。這里已經成為村民們遇事說理的地方和代表收集建議的重要渠道。截至目前,已開展宣講近30場次,受眾人數超700人次。“在這里,一杯茶、幾句話,就能化解鄰里間的小隔閡。有時候,大家還相互交流‘我的蠶為什么養得好,我的糧食為什么產量高’等心得,共同找到致富的門路。”村民張英德笑著說。
架起民需“連心橋”
人大工委力推“平安廣播”
“我們農村家庭能否再次安裝廣播,及時領會上級的指示精神?”這是2021年趕香期時,村民陳甲時對孫莊街道人大代表提出的想法。今年,陳甲時已經能在家中一邊擇著豆角,一邊聽著廣播中的健康養生知識。“別看這小小廣播,卻傳遞著大大的能量。”陳甲時指著頭頂的廣播告訴記者,老年人智能網絡使用不便,廣播讓老年人不寂寞。如今在家中就能知曉國家時事、天氣預報、村組通知、農業知識等內容,也為村民增收致富拓寬了渠道。
今年,孫莊街道加快辦理人民群眾提出的“通響農村小廣播”訴求,在全市率先啟動“平安廣播入戶”工程試點工作。在孫莊街道黨工委的統籌部署下,市人大孫莊街道工委全程參與“小廣播”入戶工程,與街道其他部門合力將“小廣播”建設成夯實平安法治建設基層基礎,延伸平安法治宣傳觸角,讓每家每戶及時收聽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共享海安基層治理的成果。如今,“小廣播”已經成了群眾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成了孫莊街道的一張亮麗名片。
“廣播戶戶通工程是響應群眾訴求的民心工程,目前廣播安裝入戶率已近80%。自辦節目上,我們精心設置了銀杏故事會、普法先鋒、老農說農事等八大欄目,希望能將‘聽見孫莊’廣播打造成紅色廣播、平安廣播、服務廣播。”孫莊街道黨建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孟飛介紹。
在提高廣播入戶率和建成廣播站的基礎上,市人大孫莊街道工委牽頭“聽見孫莊”廣播站運行維護、編排錄制自辦節目、培養兼職主持人,以接地氣、聚人氣的節目內容,讓廣播更加貼近群眾需求。
由于二期工程需重新拉光纜,工程較大,當天已為8戶村民安裝了“小廣播”的安裝師傅范秀明在加快節奏的同時,耐心地調試設備,爭取天黑前再安裝一戶。“老百姓聽到了廣播都拍手叫好,接下來,我村將進一步做好宣傳,做好無障礙施工,做到應裝盡裝。”祖師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韓良軍告訴記者。
鋪就民生“幸福路”
代表建議引領道路優化
民生保障不僅僅在于傾聽聲音,更在于解決問題。在南海大道西延線,看著坑洼小路拓寬為平坦的6車道,村民們臉上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南海大道西延線貫穿孫莊街道,是西南片區連接主城區的主干道。過去,向陽橋至啟揚高速段路面未修繕,周邊群眾出行不便,同時因道路狹窄不時發生交通事故,群眾反映較為強烈。孫莊街道轄區內的人大代表及時聽取和表達群眾心聲,提出《拓寬南海大道西延線的建議》并得到有關方面高度重視。如今,南海大道西延線拓寬作為我市年度重點交通工程,已建設完工、全線通暢。
“南海大道的北側是我市重點打造的電子信息產業園,自從道路拓寬之后,得到了客商和群眾的一致好評,作為人大代表,我們也很欣慰。”市人大代表、高新區投資促進局局長丁勇說。
群眾的呼聲就是代表關注的重點。孫莊街道仁橋花苑有500多位居民,之前小區門口沒有公交,通行不便。市人大孫莊街道工委組織代表實地調研了解公交開通可行性和沿線群眾出行需求情況,在向市人大提交了增設公交線路的建議后,立即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回應,合理安排了公交車到小區的線路,圓了群眾出行的心愿。
“過去我們去海安城區辦事,總要到仁橋老集鎮公交站臺上車,走路過去要十幾分鐘,尤其是對攜帶較多物品的乘客來說,很不方便。現在增設了109這班公交車,我們非常滿意。”對于增設公交路線,仁橋花苑居民馬永勤連聲叫好。
不僅如此,今年,市人大孫莊街道工委還將群眾需求“哈啰”電動自行車出行的聲音向上反映,相關方面及時調研,在合理點位安置了“哈啰”停放點,極大地方便了小區居民的出行。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代表是主體,聯系選民群眾是關鍵。近年來,市人大孫莊街道工委一直在探索聯系選民的新路徑,在用好‘家站點’的基礎上,通過代表進網格、趕香期、創辦‘代表微家’等方式,更好地了解民情、匯集民智。這次啟用的‘代表信箱’主要是為農村一些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群眾開放了一條原始的建議通道。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形成代表全天候亮身份、全覆蓋進網格、全過程聽民意、全方位解民憂的良好氛圍,推動更多‘可觀可感’的民生成果落地見效。”市人大孫莊街道工委主任周海冰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