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中國老齡健康促進工程專家委員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百萬減殘工程專家委員會指導,中國老齡健康促進工程辦公室主辦的全國卒中減殘先行先試區經驗交流推廣會在海安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百萬減殘工程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吉訓明,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會長高松柏,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基本公共衛生處副處長羅怡,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周脈耕,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二級調研員王詠梅等領導嘉賓,南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冬梅,南通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兵,海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趙男男,副市長鄧加忠出席活動。
趙男男在致辭中表示,海安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始終把保障人民健康擺在突出位置,堅持以“健康海安”建設為主線,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以健全三級診療服務體系為重點,持續加大衛生健康事業投入,深化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在衛生人才引培、醫療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下真功夫、花大力氣,海安先后榮獲“江蘇省基層衛生工作十強縣市”“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等稱號。去年,海安成為首批中國老齡健康促進工程先行先試區,全市上下錨定目標真抓實干,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全周期健康管理機制不斷健全,廣大群眾的健康意識、健康素養得到明顯提升。海安將進一步加強與全國一流醫院、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推進卒中減殘試點項目,打造全國先試先行的“海安樣板”。
王詠梅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江蘇通過完善卒中急救網絡,推廣適宜技術,強化基層能力建設,以“防—篩—診—治—管—康”全周期管理為核心,積極探索卒中防治的江蘇路徑。海安作為全國卒中減殘行動的先行試點區,要勇于在全省走在前、做示范,堅決扛起為全國探路的使命擔當。她表示,江蘇將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推動心腦健康服務網絡優化升級,提升基層能力,大力支持國家百萬減殘工程試點地區,擴大高危人群篩查范圍,提升慢性病精細化管理能力,持續推進醫防融合,優化公共管理機制,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健康治理新格局。
羅怡介紹了全國基層衛生健康工作的有關情況。他指出,國家衛健委充分發揮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優勢,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構建上下聯動、防治結合、中西醫并重的慢性病基層防治體系。這一舉措為卒中減殘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實現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能力全面提升,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得到歷史性突破,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邁上新臺階。在吉訓明院士及其團隊的支持與指導下,海安不斷探索創新,為慢性病管理特別是卒中減殘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要借鑒海安地區的經驗,以腦卒中防治為突破口,共同推動基層慢性病管理高質量發展。
高松柏回顧了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在全國推進的老年健康促進工程,以及與首都醫科大學攜手組建專家委員會的歷程。她指出,今天召開經驗推廣交流會,就是要將海安先行先試區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推向全國。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賦能老齡事業與產業發展,真正實現三個轉變,即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以疾病為中心”的單病專治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轉變,從“提高人均預期壽命”向“提高健康預期壽命”轉變,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讓老年人有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切實增進他們的健康福祉。
吉訓明在致辭中表示,海安作為首批卒中減殘先行先試區,在卒中防治、健康管理、醫療資源整合等方面積累了成功經驗。他強調,卒中減殘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醫療機構、社區、患者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他希望,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資源整合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醫療機構在醫療技術和人才培養方面發揮專業優勢,社區在健康教育和患者管理方面突出基礎作用。就進一步深化全國卒中減殘工作,推動先行先試區經驗的廣泛傳播和應用,他指出,要加強經驗總結與推廣,完善政策體系和技術標準,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培訓,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助力我國卒中減殘工作不斷取得新成就。
陳冬梅致辭中對海安卒中減殘工作表示肯定。她指出,近年來,南通大力打造腦卒中“防—治—管—康—健”全流程、全周期、一體化的慢性病綜合防治體系。作為南通的重要發展板塊,海安先行先試,積極投身“百萬減殘工程”,構建卒中減殘三級防控體系,強化腦卒中高危因素防控,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心腦健康卒中減殘工作模式,為提升居民健康水平邁出了堅實步伐。她希望,海安要持續推動卒中減殘防控體系建設,加強康復服務銜接與急救體系優化,共同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全面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為助力“健康南通”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南通樣本”作出積極貢獻。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急性腦血管疾病。推進卒中防治與減殘工作,不僅是提升民眾健康福祉、減輕社會醫療負擔的迫切需求,更是踐行“健康中國”戰略的關鍵一環。海安堅持以“居民健康管理能力、基層防病治病能力、縣域救治能力”三大能力提升為抓手,依托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構建了心腦健康哨所(村衛生室)—卒中防控站(鄉鎮衛生院)—卒中減殘中心(市人民醫院)三級管理體系,打造了集“防—篩—診—治—管—康”六位一體的管控流程,實現了“全人群、全周期”主動健康管理目標。目前,海安全市腦梗死及心肌梗死的發病人數、復發人數及死亡率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基層醫療機構在區域醫療服務體系中運行效率大幅提高,三家卒中防控站已具備獨立完成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治療的能力,縣域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DNT時間(患者抵達醫院時間至溶栓時間)平均為37分鐘,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及動脈取栓數量逐年遞增,再灌注治療率從54%成功提升至68%。
在專題經驗交流環節,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位醫療專家學者圍繞“實施網格化健康篩查,減少百萬新發卒中殘疾”“數智時代下的慢性病防控體系建設”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平臺分享和經驗交流,為推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防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會后,與會人員還實地參觀了海安市人民醫院。(蔡誠 魏欽翠 陸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