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K12380210/2023-06218 分類: 綜合政務\政務公開    通知
            發布機構: 政府辦 文號: 海政發〔2023〕16號
            成文日期: 2023-04-01 發布日期: 2023-04-01 有效性: 有效
            名稱: 市政府關于印發2023年金融工作意見的通知
            市政府關于印發2023年金融工作意見的通知
            來源: 政府辦 發布時間:2023-04-01 累計次數: 字體:[ ]


            各區管委會,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2023年金融工作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海安市人民政府

                                  2023年4月1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3年金融工作意見

            為引導各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有效防范重大金融風險,為加快實現“樞紐海安,科創新城”戰略目標提供強勁金融支撐。現就2023年金融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各項工作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基調,引導各金融機構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著力加大產業升級、科技創新、普惠小微、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為“五個海安”“五個強市”建設提供金融要素保障。堅持守正創新和規范監管齊頭并進,促進各地方金融組織提高運營質態。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保障全市金融生態持續提優。扎實推進金融支持海安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著力提升保險保障功能,加強數字人民幣推廣應用。推動銀行信貸、保險資金、供應鏈金融、投資基金、融資擔保、應急轉貸等更好發揮協調配合作用,以金融服務的精準度和有效性,奮力助推中國式現代化海安新實踐開好局起好步。

            二、發展目標

            (一)增加信貸投放。全年新增信貸規模超100億元;制造業貸款余額、占比南通領先。

            (二)做強平臺功能。新增接入省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企業1400家,普惠領域新增授信80億元;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融資規模突破8億元。

            (三)豐富金融業態。力爭引進銀行分支機構、創投機構、期貨公司等多種業態入駐;新設融資租賃公司、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等地方金融組織1家。

            (四)防控金融風險。全年無新增重大非法金融案件,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三、工作重點

            (一)全面保障實體融資需求。鼓勵各金融機構用好用足國家、省市再貸款、再貼現、減稅降費、穩外貿擴內需等助企紓困政策和差別化信貸政策,全面穩固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按照“不隨意壓降企業信貸規模、不額外增加反擔保措施”的原則,用好展期、無還本續貸等金融產品和工具,全力支持重點建筑企業和暫時出現流動性困境企業提信心、穩運營、快發展。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優化信貸審批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比重,為重點板塊、重點企業、省市重大項目、企業技改投入等領域和環節提供精準信貸支持,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鞏固提升金融改革成果。積極探索將國企采購、大宗商品質押融資等業務嵌入供應鏈金融平臺,爭取更多行業和核心企業入駐。引導新落戶企業接入省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加快“信保基金”落地,做強科技支行特色,發揮毅達科創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共同做大“蘇科貸”“知識產權質押貸”等科技領域信貸規模,南通市金融賦能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形成海安模式。市金融業聯合會發揮行業引領作用,促進保險機構為不同生命周期的科創企業提供全鏈條研發風險保障。設立長三角金融業發展聯盟海安基地,推廣應用數字人民幣,加快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

            (三)優化升級綠色金融體系。按照中央、省市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引導金融機構不斷拓展綠色信貸細分領域,加大“環保貸”“排污權質押貸款”等信貸產品投放,重點滿足企業開展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等信貸需求,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綠色轉型發展。依托常安紡織產業園生態環境集成改革試點基礎條件,繼續完善海安綠色金融扶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產品。探索建立企業環保“白名單”和企業環保信用修復機制,為企業融資增信做輔助,著力構建完善海安綠色金融生態體系。

            (四)持續擴大普惠信貸規模。增加普惠領域信貸投放指標在銀行機構季度考核中的權重,引導各銀行機構加大10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和500萬元以下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主體信貸投放,提高“首貸戶”占比,全力滿足普惠領域合理融資需求。推動海安農商銀行充分發揮支農支小主力軍作用,圍繞示范村、先進村培育,大力拓展“整村授信”“陽光信貸”等授信模式,為種養殖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精準信貸支持。鼓勵金融機構適當提高普惠領域不良貸款容忍度,爭取完善盡職免責機制,有效激發普惠領域信貸投放內生動力。

            (五)大力支持鄉村振興發展。優化提升金融機構農村基層網點功能和布局,加快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合理拓寬抵押物范圍,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提高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可得性,全面帶動小農戶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圍繞“一村一品牌”“一園一特色”項目,加大信貸支持和保險配套服務,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移動支付等新興金融服務方式在農村地區的普及應用,推動農村金融數字化轉型和涉農信貸產品迭代更新,使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逐步向基礎設施云端化、信貸產品線上化等方向發展。

            (六)精準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按照扶優限劣、守正創新原則,規范有序開展地方金融組織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促進各地方金融組織依法合規開展金融活動。積極探索不良資產處置新路徑,為優化產業布局、實施城鎮化改造等節約成本。加大企業涉貸、互保問題協調,強化政府平臺債務管理,嚴防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充分壓實區鎮屬地管理責任和部門行業監管責任,持續加強非法金融“五關”源頭防控和“四網”監測,扎實開展多形式防非宣傳、風險排查處置、聯合研判和陳案“清零”行動,確保金融生態持續提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皮县| 赫章县| 西和县| 崇左市| 杂多县| 清水河县| 台北县| 汤阴县| 竹山县| 喀什市| 临洮县| 和政县| 永靖县| 同心县| 尼玛县| 文山县| 花垣县| 三台县| 安溪县| 涞水县| 晋州市| 札达县| 宜城市| 绥滨县| 渭源县| 商河县| 宜川县| 高安市| 湟中县| 德兴市| 陇川县| 大同市| 怀化市| 乌兰县| 团风县| 万山特区| 肃宁县| 阿尔山市| 永仁县| 罗江县| 廉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