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K12380210/2023-06212 | 分類: | 綜合政務\政務公開 通知 | ||
發布機構: | 政府辦 | 文號: | 海政辦發〔2023〕78號 | ||
成文日期: | 2023-08-29 | 發布日期: | 2023-08-30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稱: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海安市鐵路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 |
各區管委會,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海安市鐵路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已經市十七屆人民政府第17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海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8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海安市鐵路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1 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維護我市鐵路路段的穩定和運輸安全,規范突發事故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響應程序,有序有效處理鐵路路段突發傷亡事故,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結合我市鐵路路段實際情況,編制本預案。
l.2編制依據
1.2.1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鐵路安全管理條例》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通知》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高速鐵路安全防護管理辦法》
《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
《南通市事故災難類和自然災害類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南通市生產安全事故災難應急救援處置指南》
《南通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反應機制的若干意見》
1.2.2相關應急預案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江蘇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江蘇省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江蘇省處置鐵路交通事故應急預案》
《江蘇省鐵路辦公室鐵路建設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江蘇省鐵路辦公室鐵路運營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南通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南通市鐵路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海安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海安市行政區域內發生的Ⅳ級鐵路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支持I級、Ⅱ級、Ⅲ級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及先期處置。
鐵路突發事件指鐵路在建設及運營過程中發生的自然災害類、事故災難類、社會安全類和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
海安市行政區域內地方鐵路建設、鐵路線路和鐵路站場運營有關管理以及相關活動,適用本預案。
國家鐵路建設、鐵路專用設備管理、鐵路線路和運營等領域突發事件按照國務院鐵路行業監督管理部門設立的地區鐵路監督管理機構制定的應急預案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市各相關部門做好配合工作。
1.4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始終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鐵路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或危害。
(2)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應急管理機構統籌協調的作用,市有關部門和單位,事發地區鎮街道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權限和本預案的規定,共同做好鐵路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3)快速反應,規范有序。鐵路突發事件發生后,相關鐵路建設單位或鐵路運輸企業應迅速啟動應急響應,及時組織先期處置工作,加強與地方管理機構的信息溝通,建立協調配合機制,整合救援力量,促進鐵路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規范有序、運轉協調。
(4)科學決策,依法處置。充分發揮專家作用,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提高應急救援能力,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
(5)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應急與預防相結合,加強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應急準備工作。
1.5事故分級
1.5.1特別重大鐵路突發事件(Ⅰ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鐵路突發事件(Ⅰ級):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
(2)繁忙干線客運列車脫軌18輛以上,并中斷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3)繁忙干線貨運列車脫軌60輛以上,并中斷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1.5.2重大鐵路突發事件(Ⅱ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鐵路突發事件(Ⅱ級):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2)客運列車脫軌18輛以上的;
(3)貨運列車脫軌60輛以上的;
(4)客運列車脫軌2輛以上18輛以下,并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24小時以上或者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5)貨運列車脫軌6輛以上60輛以下,并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24小時以上或者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1.5.3 較大鐵路突發事件(Ⅲ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鐵路突發事件(Ⅲ級):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2)客運列車脫軌2輛以上18輛以下的;
(3)貨運列車脫軌6輛以上60輛以下的;
(4)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6小時以上的;
(5)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10小時以上的。
1.5.4 一般鐵路突發事件(Ⅳ級)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為一般事故。
以上有關數字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2 組織體系
2.1應急處置組織指揮體系
2.1.1領導機構
市政府成立市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作為鐵路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負責組織、領導我市鐵路路段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相關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救助、輔助工作。
組 長:市政府分管負責人
副組長:政府辦分管負責人、交運局主要負責人
成 員:宣傳部、發改委、武裝部、公安局、財政局、民政局、資源規劃局、生態環境局、住建局、交運局、水利局、衛健委、應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隊、海安火車站派出所,開發區、大公鎮、李堡鎮、墩頭鎮、南莫鎮、雅周鎮、海安街道、孫莊街道、隆政街道,供電公司、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分管負責人,涉事鐵路建設單位、鐵路運輸部門相關技術專家。
2.1.2辦事機構
市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承擔我市鐵路路段有關事件應急管理和協調指揮工作及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交運局(應急值班電話:0513-88906538),辦公室主任由交運局主要負責人擔任,辦公室副主任由交運局分管負責人擔任,負責執行市政府的決定,溝通聯絡市級相關部門、區鎮街道,組織開展應急會商,協調落實相關措施。
2.2工作組成員單位及職責
市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根據事故情況分別下設綜合協調、事故救援、治安保衛、宣傳報道、后勤保障、專家咨詢、善后處置工作組,在市政府的統一指揮下,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開展鐵路突發事件應急相關工作。
2.2.1應急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1)統一領導鐵路突發傷亡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2)引發其它事故災難時,決定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3)協調有關鐵路運輸企業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4)需其它部門支援時,負責商請相關部門支援。
(5)有關重大、緊急事項的決策。
2.2.2成員單位職責
(1)宣傳部:負責協調有關部門做好相關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工作。
(2)發改委: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鐵路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物資的儲備、輪換、管理、供應工作。
(3)人武部:負責組織民兵分隊參與事故的應急救援和事發地區的現場警戒,加強對現場秩序維護和管理,防止次生、衍生新的突發事件和不穩定因素。
(4)公安局:負責現場安全警戒、現場保護,維護治安秩序;參與核對死亡人數、死亡人員身份;負責制服、緝拿犯罪嫌疑人;組織處置爆炸物、危險品;負責疏導交通,保障救援道路暢通。
(5)財政局:根據有關規定,落實相應的應急保障經費。
(6)民政局:協調做好鐵路事故中死亡人員遺體的善后處理工作。
(7)資源規劃局:負責協調開展鐵路突發事件現場周邊區域地質災害勘查工作,協助搶險救援和善后處理工作;負責組織實施事發地周邊區域自然資源專項調查、監測,做好相關信息發布工作。
(8)生態環境局:負責組織事故現場環境監測,指導污染處置,組織開展生態環境中長期影響評估和生態修復工作。
(9)住建局:負責提供因鐵路突發事件導致的相關建設工程、建筑物損壞事件的應急處置支持和指導。負責地震資料分析和地震情況的監測,分析地震對鐵路突發事件可能產生的影響。
(10)交運局:負責配合公安部門進行事故現場及周邊地區交通疏導,做好搶通、鋪設道路等現場救援的交通保障工作,保障人員疏散撤離和應急處置人員、物資、設備運輸;負責加強與鐵路部門的聯系溝通,及時掌握鐵路運營安全的綜合信息,為鐵路事故應急救援提供信息保障;配合做好鐵路突發事件應急期間鐵路運輸和其他運輸方式的聯運協調。
(11)水利局:負責做好相關水利工程運行調度工作,及時通報特殊水情、汛情,為鐵路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提供便利;協助墜落河流人員的搜救工作。
(12)衛健委:負責協調傷病員的醫療救護和事故現場衛生防疫工作。
(13)應急管理局:協調應急救援相關物資的調撥;負責或參與對鐵路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
(14)消防救援大隊:負責做好事故地點周邊的應急救援工作,防止次生、衍生新的突發事件和不穩定因素。
(15)沿線區鎮街道:設立護路巡查站,負責鐵路護路日常巡防。發生事故時,及時聯系各部門,反應現場情況。負責配合各部門做好應急救援、事故調查、善后處置、治安保衛、事故調查等工作。
(16)海安火車站派出所:負責組織警力維護現場秩序,必要時應立即封閉現場,設置警戒線,阻止未經批準人員進入現場,為下一步救援工作創造條件。
(17)涉事鐵路建設單位或鐵路運輸企業:按國家、省有關規定,及時向市政府通報事故情況,按照職責組織開展應急救援、事故調查、善后處置等工作,提出需要支援的事項。同時,加強與市人民政府的信息交流,定期進行會商,開展聯合演練。
(18)供電公司:負責為應急處置工作提供電力保障,及時搶修、恢復生產生活供電。
(19)移動公司、電信公司、聯通公司:為應急救援提供信息通信保障。
市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應明確1名負責同志負責鐵路事故應急處置和管理工作,并與應急辦事機構負責同志做好日常聯絡工作。
2.2.3鐵路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組組成及職責
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鐵路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成立各應急工作組。應急工作組構成及職責分工:
2.2.3.1綜合協調組
由公安局、交運局、應急管理局、突發事件所在區鎮街道、涉事鐵路建設單位或鐵路運輸企業負責人組成,交運局牽頭。
主要職責:負責鐵路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現場處置的協調、溝通、調度和聯絡工作。
2.2.3.2事件救援組
由公安局、住建局、生態環境局、交運局、應急管理局、衛健委、消防救援大隊及涉事鐵路建設單位或鐵路運輸企業相關人員組成,交運局牽頭。
主要職責:負責鐵路突發事件的現場處置,防止事態擴大。
2.2.3.3安全保衛組
由公安局、交運局、海安火車站派出所等部門專業人員組成,公安局牽頭。
主要職責:負責安全警戒,維護突發事件現場及周邊地區的秩序,保護人員和財產安全;制服、緝拿犯罪嫌疑人;處置爆炸物、危險品;疏導交通,保障救援道路暢通;進行現場取證,做好現場記錄、錄音和錄像。
2.2.3.4宣傳報道組
由宣傳部、交運局、突發事件所在區鎮街道和事發企業等部門和單位相關人員組成,宣傳部牽頭。
主要職責:負責鐵路突發事件的輿情引導和管控,負責鐵路突發事件相關的網絡信息安全統籌協調,開展網絡輿情監測、分析,負責輿情處置工作,防止造成社會不穩定的輿論負面炒作。
2.2.3.5后勤保障組
由發改委、財政局、資源規劃局、交運局、供電公司、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組成,發改委牽頭。
主要職責:負責鐵路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過程中信息的搜尋、采集和管理工作;負責救援物資的運輸、供應工作,負責突發事件現場救援人員的后勤保障工作。
2.2.3.6專家咨詢組
由公安局、資源規劃局、生態環境局、交運局、水利局、衛健委、應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隊及鐵路建設單位或鐵路運輸企業等單位委派的專家組成,應急管理局牽頭。
主要職責:負責提供各類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技術支撐。
2.2.3.7事件調查組
由公安局、生態環境局、交運局、衛健委、應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隊、突發事件所在區鎮街道和事發企業等部門和單位組成,根據突發事件性質和相關法律規定確定牽頭部門。
主要職責:協助應急處置領導小組進行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
2.2.3.8善后處置組
以突發事件所在區鎮街道、事發企業等部門和單位為主,由所在區鎮街道牽頭。
主要職責:負責鐵路突發事件的各項善后工作。
2.2.4鐵路相關參建單位和鐵路運輸企業職責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上級鐵路應急預案以及我市突發事件處置要求,結合實際情況,成立應急組織機構,負責事故現場的先期處置工作,配合市政府進行現場救援、事故調查,開展善后總結評估及組織恢復重建等工作。
3 信息管理
3.1預警和報警
交運局接到有關突發事故預警信息后,應當立即進行分析、判斷或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分析、評估和預測,根據突發事故的不同等級,立即將預警信息報告市政府有關領導,及時通報市有關部門和相關區鎮街道。
3.2預警級別及發布
特別重大(Ⅰ級,紅色)、重大(Ⅱ級,橙色)、較大(Ⅲ級,黃色)預警、一般事故(Ⅳ級,藍色),按《海安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規定發布,同時上報市政府和南通市政府。
4 應急響應
鐵路突發傷亡事故的應急響應由鐵路運輸企業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全面負責應急處置工作,交運局根據情況給予協調配合,必要時,請求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給予支援。
4.1應急響應標準
鐵路突發傷亡事故按事故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應急響應分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
(1)Ⅰ級預警(特別重大事故,紅色)
突發事件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繁忙干線客運列車脫軌18輛以上,并中斷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繁忙干線貨運列車脫軌60輛以上,并中斷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或Ⅱ級鐵路突發事件已經發生,且事件的影響范圍、嚴重程度、可控性有進一步惡化趨勢的。
(2)Ⅱ級預警(重大事故,橙色)
突發事件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客運列車脫軌18輛以上的;貨運列車脫軌60輛以上的;客運列車脫軌2輛以上18輛以下,并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24小時以上或者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貨運列車脫軌6輛以上60輛以下,并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24小時以上或者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Ⅲ級鐵路突發事件已經發生,且事件的影響范圍、嚴重程度、可控性有進一步惡化趨勢的。
(3)Ⅲ級預警(較大事故,黃色)
突發事件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客運列車脫軌2輛以上18輛以下的;貨運列車脫軌6輛以上60輛以下的;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6小時以上的;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10小時以上的;Ⅳ級鐵路突發事件已經發生,且事件的影響范圍、嚴重程度、可控性有進一步惡化趨勢的。
(4)Ⅳ級預警(一般事故,藍色)
突發事件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或有發生突發事件的隱患的。
上述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根據事態發展情況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預警應及時升級、降級或解除。
4.2應急響應行動
Ⅰ級、Ⅱ級、Ⅲ級響應由市鐵路應急領導小組(市政府分管負責人擔任,必要時由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統一指揮先期處置,而后由國家和省、南通市統一指揮協調處置。Ⅳ級響應由市政府分管負責人統一指揮處置,各成員單位根據各響應等級的需要,切實履行好本部門的職責。
4.2.1應急響應措施
(1)交運局立即通知市鐵路應急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前往指揮地點,并根據事故具體情況通知有關專家參加。應急指揮地點設在交運局。
(2)建立交運局與事故發生地鐵路運輸企業應急救援指揮機構、事故現場救援指揮部、各應急協調組的通信聯系,隨時掌握事故進展情況。
(3)根據專家和各應急協調組的建議,應急領導小組確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協調方案。
(4)派出有關人員和專家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工作。
(5)協調事故現場救援指揮部提出的支援請求。
(6)根據事故具體情況,決定啟動相關事故應急預案。
(7)及時向市政府報告有關事故情況。
(8)超出本級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請求省、南通市啟動相應預案。
4.3通信
事故發生后,按事故處理應急通信要求,設置事故現場指揮電話和圖像傳輸設備,確定現場聯系方式,確保應急指揮聯絡的暢通。
4.4指揮和協調
事故應急響應時,建立以鐵路運輸企業為主的事故現場救援指揮部,根據鐵路應急領導小組授權,具體負責現場指揮和決策;鐵路應急領導小組負責事故的應急協調指揮和重大決策工作。
事故發生后,鐵路運輸企業迅速組織救援力量實施救援行動,全力控制事故態勢,防止事故擴大。
鐵路公安機關組織警力維護現場秩序,必要時應立即封閉現場,設置警戒線,阻止未經批準人員進入現場錄音、錄像、拍照、采訪。
鐵路應急領導小組根據事故現場情況,提出事故現場控制行動原則和要求;派出有關專家和人員參與事故現場救援指揮部的應急指揮工作;協調有關救援力量實施增援行動和傷員的醫療救治和轉運;做好事故調查工作。
4.5處置措施
發生鐵路突發事件時,視情組建應急工作組,按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處理規則》和相關應急預案實施現場處置,根據自然災害類、事故災難類、社會安全類和公共衛生類等突發事件的特點,實施科學處置。
4.5.1鐵路建設工程生產安全事故
發生突發事件的鐵路工程的建設、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在公安、消防、衛生等專業搶險力量到達現場前,應立即啟動本項目或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全力開展事故搶險救援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影響擴大。同時協助有關部門保護現場,維護現場秩序,妥善保管有關物證,配合有關部門收集證據和事故調查。因搶救人員、疏導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應當在有關部門協助下做出標志,繪制現場簡圖并做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并采取拍照或者錄像等方式反映現場原狀。
4.5.2行車事故及相撞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發生鐵路行車事故,按照本預案實施應急處置。
(1)事發地區鎮街道以及市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在市政府的統一指揮下,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搶險救援工作,及時調集救援力量、設備、器材和物資支援現場應急救援。
(2)根據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指令,應急救援隊伍和專業人員進入現場,維持秩序、搶救傷病人員,控制火災爆炸和可能發生的疫情等衍生事故。必要時,及時調用大型機械配合搶修。
(3)各鐵路運營單位根據突發事件具體情況、等級和實際需要集結應急隊伍,調動救援設備、器材和物資,落實應急工作組的處置措施。
4.5.3鐵路火災事故
發生鐵路火災事故,涉事單位應及時開展先期處置工作,并及時向事發地政府報告火情。消防救援部門到達后,火災撲救工作由消防救援部門統一指揮。市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按照要求組織實施各項應急處置措施,及時開展滅火救援、醫療救護、現場警戒、后勤保障、善后處理、宣傳報道和事故調查等工作。
4.5.4鐵路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
市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相關單位安排應急救援隊伍和專業人員進入現場,會同鐵路部門劃定隔離區域,測定危險等級,并負責處置;做好秩序維護、傷病人員搶救工作;引發火災爆炸的,消防救援部門負責組織滅火抑爆;必要時,事發地區鎮街道負責組織周邊人員疏散。
4.5.5鐵路大面積列車晚點和旅客滯留
(1)發生鐵路大面積晚點事件,相關鐵路運營單位及時向市政府報告有關情況,必要時,請求增派警力維護車站秩序等。并在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運輸中斷及大面積晚點的列車信息、晚點時間、滯留旅客數量和后續列車信息等。
(2)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根據運輸中斷方向及列車大面積晚點的時間、列車對數、滯留旅客數量等情況,結合全局運輸資源現狀,制定并組織實施運輸組織、客運組織應急方案。市交通運輸局協助做好地面公交和其他市內交通運輸保障。
(3)發生大面積旅客滯留時,相關鐵路運營單位和事發地區鎮街道要及時開辟臨時安置場所,落實必要的物資保障;及時疏導旅客前往臨時安置點,并在臨時安置點及時發布列車運行信息;專業人員須進入旅客滯留、安置地點,開展衛生防疫等工作。
4.5.6其他鐵路突發事件
(1)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各相關成員單位保持通信聯系,收集相關信息,隨時掌握事故進展情況。
(2)通知有關成員單位迅速到位。通知涉事鐵路建設單位或鐵路運輸企業相關人員待命,為應急工作組提供技術建議。協調解決事故應急工作組提出的支援請求。
(3)組織事件有關人員、專家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
(4)召集專家咨詢組成員,提出應急救援方案建議。
(5)組織應急救援力量開展先期現場應急救援工作。
(6)需要其他應急力量支援時,向上級相關部門提出請求。
(7)協調落實其他有關事項。
5 保障措施
5.1通信保障
發改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通信工作,保證應急救援時通信的暢通。
5.2救援裝備和應急隊伍保障
鐵路運輸部門根據鐵路救援體系建設規劃,協調、檢查、促進鐵路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和完善,強化救援隊伍建設,保證應急狀態的調用。
5.3突發運輸保障
啟動應急預案期間,根據需要,現場救援指揮部商請突發管理部門實行必要的突發管制,保障應急處置期間的突發運輸。鐵路運輸企業按管理權限調動管轄范圍內的突發工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5.4醫療衛生保障
衛健委要提供鐵路沿線醫療機構的聯系方式,為鐵路突發傷亡事故處置提供醫療衛生保障。
交運局和衛健委根據鐵路突發傷亡事故傷害特點,掌握鐵路沿線可利用醫療資源信息,協調醫療衛生資源,保證應急處置時發揮作用。
鐵路建設單位和鐵路運輸部門在制訂應急預案時,應按照地方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承擔鐵路事故醫療衛生防疫機構名錄,明確不同線路發生鐵路事故時醫療衛生機構地址、聯系方式,并制定應急處置行動方案,確保應急處置及時有效。
5.5治安保障
由公安部門負責安排足夠的警力做好應急期間各階段、各場所的治安保障工作。
5.6培訓
鐵路建設單位和鐵路運輸企業要對有關人員定期進行救援知識的培訓,提高救援技能。
5.7演習
鐵路運輸企業要有計劃地按應急救援要求進行演習和演練,有條件的可根據需要開展國內外工作交流,提高整體應急處置能力。
6 后期處置
6.l恢復與重建
鐵路事故發生后,市政府、市級有關部門及單位應當迅速采取措施,救濟救助傷員,幫助恢復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
6.2社會救助
根據救災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圍內組織動員社會各界開展救災捐贈活動,民政部門、紅十字會和慈善機構發動社會、個人或境外機構展開救援,并按有關規定負責管理捐贈款物的接受、分配、運輸、發放工作。司法部門負責對需要法律援助的機構和人員提供司法救助。紀委監委負責對社會捐贈資金和物資實行全過程管理和監督,確保救助資金和物資用于受災地區和受災群眾。
6.3調查總結和評估
市有關部門及時按照法定程序組織事件調查,提出調查報告,報市應急領導小組。在我市發生的特別重大、重大或較大鐵路突發事件,市政府應當配合上級政府做好總結調查工作。
6.4監管責任
鐵路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黨政領導責任追究制。
7 附則
7.1溝通與協作
積極開展鐵路應急處置工作交流,借鑒先進地區的應急工作經驗,進一步維護好我市鐵路運輸的安全態勢。
7.2預案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市交運局負責管理。預案實施后,交運局應適時召集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評估,并視情況變化作出相應修改后報市政府審批。
7.3制訂與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交運局制訂,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由交運局負責解釋。
7.4預案生效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1.海安市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流程圖
2.海安市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成員單位通訊錄
附件1
附件2
海安市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成員單位通訊錄
姓 名 |
單 位 |
職 務 |
聯系電話 |
聯絡員 |
職 務 |
聯系電話 |
郜 鳳 |
宣傳部 |
市互聯網新聞中心主任 |
18932244330 |
杭韓亮 |
意識形態督查科 副科長 |
15951380512 |
吉擁海 |
發改委 |
副書記 |
13906278719 |
杭永宏 |
糧食物資儲備科科長 |
15850494138 |
張前進 |
武裝部 |
副部長 |
18960830372 |
朱鑫磊 |
參謀 |
18796199395 |
李志明 |
公安局 |
副局長 |
13862721858 |
嚴宏進 |
治安大隊副大隊長 |
13862719598 |
孫真寶 |
財政局 |
副局長 |
13615228679 |
涂加慧 |
經建科科長 |
15151307897 |
臧網華 |
民政局 |
副局長 |
18862719998 |
王鳳春 |
殯儀館主任 |
18912403118 |
唐友根 |
資源規劃局 |
副局長 |
13506276139 |
丁小琴 |
地礦科科長 |
15862728099 |
王 浩 |
生態環境局 |
副局長 |
13806278268 |
盧 政 |
應急科科長 |
15370989729 |
曹 鵬 |
住建局 |
總工程師 |
13862701223 |
朱曉勇 |
工程科科長 |
15250669166 |
夏永琴 |
交運局 |
總工程師 |
18936193686 |
曹曉山 |
鐵服中心主任 |
13862707065 |
朱九峰 |
水利局 |
副局長 |
13773817947 |
張長銀 |
水旱災害防御中心 主任 |
18936196832 |
劉愛明 |
衛健委 |
副主任 |
13338070806 |
徐雪松 |
應急辦副主任 |
13358078082 |
顧宏俊 |
應急管理局 |
副局長 |
13862712786 |
顧開營 |
應急科科長 |
18851382928 |
王海龍 |
消防救援大隊 |
副大隊長 |
15896229588 |
李 海 |
寧海路消防救援站 站長 |
18795737119 |
鐘偉偉 |
李堡鎮 |
副鎮長 |
15251389958 |
周微清 |
建設局局長 |
15962767816 |
沈 軍 |
大公鎮 |
副鎮長 |
15996591600 |
王則龍 |
建設局副局長 |
18252891158 |
王志棟 |
墩頭鎮 |
副鎮長 |
13773751408 |
朱鑫國 |
建設局局長 |
15962742390 |
張 偉 |
南莫鎮 |
副鎮長 |
13706278046 |
丁銀玉 |
交管站站長 |
15190817099 |
盧海鵬 |
雅周鎮 |
副鎮長 |
15896278066 |
陸為軍 |
建設局局長 |
13615223960 |
陳友德 |
海安街道 |
副主任 |
13962788246 |
張海燕 |
建環部部長 |
13862725522 |
張紅玲 |
孫莊街道 |
副主任 |
13584718058 |
陳玉亮 |
建環部部長 |
15006277613 |
張 俊 |
隆政街道 |
副主任 |
15962781601 |
周昌富 |
政社局工作人員 |
13951382799 |
唐仕全 |
開發區立發辦事處 |
副主任 |
13813796286 |
張正洪 |
綜治工作部職員 |
15051222972 |
閭 璽 |
開發區洋蠻河辦事處 |
副主任 |
13962765086 |
仲躋康 |
綜治工作部副部長 |
15962788625 |
孫 偉 |
開發區西場辦事處 |
分管負責人 |
13485133004 |
葛建軍 |
建設局工作人員 |
13861918611 |
耿 利 |
海安火車站派出所 |
所長 |
18013958266 |
徐 偉 |
民警 |
18013958177 |
李其軍 |
海安市供電公司 |
副總經理 |
18806276096 |
吳 偉 |
設備管理部主任 |
13862713200 |
帥晶晶 |
中國電信海安分公司 |
副總經理 |
15312605073 |
吳平生 |
主任 |
18962780012 |
吳 強 |
中國移動海安分公司 |
副總經理 |
15250651166 |
袁正華 |
網絡維護 |
13912858511 |
劉小慶 |
中國聯通海安分公司 |
分管領導 |
15651300712 |
陳本友 |
建維負責人 |
15651300699 |
備注: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交運局崔劍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夏永琴同志兼任辦公室副主任。辦公地點設在交運局。